Buddhism Series 4 - Disciples 《佛教叢書4-弟子》
1. China - Establisher of Monastic Rules, Chan Master Baizhang Huaihai 壹、中國 ■創立清規的百丈懷海禪師
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.
壹、中國 ■創立清規的百丈懷海禪師懷海禪師首創禪宗法制,奠定叢林清規,《百丈清規》為其著作,千年以來,清規雖屢經刪修,但卻始終以此為藍本。百丈禪師非僅為立法家,亦為實行家,他倡導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,將禪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。宋儒曾仿效此清規而創立書院。元、明、清三朝更以書院為鄉學,充作養士之所,此皆拜《百丈清規》所賜。宋代程明道先生一日走過定林寺,偶見寺院齋堂儀法,喟然嘆曰:「三代禮樂,盡在是矣!」由此可知,此部清規不僅樹立禪宗的生活規範,同時亦受當時學者尊敬與重視。
江西參學 嗣法馬祖
百丈懷海(西元七二○-八一四),俗姓王,福州常樂人,唐代禪宗高僧,嗣法馬祖。幼年,隨潮陽西山(廣州潮安)慧照禪師出家,十九歲時依衡山法朝律師受具足戒,並曾至廬江(今安徽廬江縣)浮槎寺閱藏。
唐大曆元年(西元七六六),懷海與西堂智藏禪師、南泉普願禪師(時人稱為三大士)相偕前往江西歸投馬祖道一禪師。一回,三人陪同馬祖賞月,馬祖問三人如何度此良宵。智藏表示宜勤於供養,懷海表示宜勤於修行,普願則一言不發,拂袖而去。其後馬祖評論,講經歸智藏為首,說禪歸懷海第一,而普願則超於物外。
懷海侍奉馬祖六年,得到印可。馬祖圓寂後,懷海初住浙江石門,學徒雲集,繼往江西洪州大雄山。此山因岩巒高峻,又稱為百丈山,於是世稱懷海為百丈禪師。
制定清規 千古楷模
佛教傳入中國四百年後,達摩祖師才到東土,禪宗八傳至百丈禪師,均為以心印心,以道相授;或岩居穴處,或寄居律寺,未曾有叢林住持之名。懷海有鑒於禪宗的弘揚已日漸受到重視,弘化層面也越來越廣,上至君相王公,下至儒者百姓,莫不傾心歸附,習禪出家徒眾也越來越多。因此,懷海承繼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之後,即立下一套有系統的「百丈清規」。
佛教一向以戒為規範的生活,由於懷海所制清規,遂改以農禪為生活。懷海每日除領眾修行外,必親執勞役,勤苦工作,堅持自食其力。晚年時,徒眾不忍年邁的師父仍作粗重工作,懇請懷海不要隨眾出坡,但懷海以「吾無德,焉可勞於人」婉拒,弟子只好密收懷海所用扁擔、鋤頭等作具,不意百丈禪師卻因此不飲不食,弟子們只好將作具還給懷海,讓他隨眾作務。此種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精神,成為叢林的千古楷模。
懷海立清規時,表明「吾所宗不局大小乘,非異大小乘。當博約折衷,設於制範。」因此,大眾不論職位高下,盡入僧堂。堂中設長連床,施椸架,掛搭道具,臥必斜枕床脣,謂之帶刀睡,是為坐禪太久,稍事休息而已。早上坐禪,晚上聽法,飲食隨眾,而且行普請法,上下均力。寺主長老則居於「方丈」之室,不立佛殿,唯樹法堂,代表尊重現前說法者,故於長老說法時,兩序大眾須雁行立聽。從此,禪宗有如法的依止處,叢林制度清規得以卓立。
野鴨飛過 時空粉碎
懷海隨侍馬祖受學於江西開元寺時,利機穎悟,頗能契入馬祖的禪機示教。一日,馬祖與懷海師徒二人行於寺外山坡上,忽見一群野鴨飛過,馬祖問道:「那是什麼?」「是一群野鴨子。」懷海不假思索地回答。
「飛到那裡去了?」馬祖再問。
「飛過去了。」懷海回答。馬祖當下把懷海的鼻子用力一扯,懷海大聲叫痛。馬祖指著懷海的鼻子問:「不是已經飛過去了嗎?」懷海大悟,但他一句話也不說,回到房裡痛哭。大眾關切,懷海請大眾去問老師,馬祖則表示懷海自知緣故。待大眾回去後,竟看見懷海呵呵大笑,不禁深感費解,於是問他何以從前哭,現在笑,懷海信心十足地說:「我就是從前哭,現在笑。」
此段禪門公案寓意深遠。馬祖問懷海所見為何物,懷海答以野鴨飛過,此已在時空上犯下錯誤,談禪豈可明分此處彼處、過去現在?所以馬祖一捏,將時空分界當下粉碎,懷海於是頓悟。懷海告訴禪友自己從前哭而現在笑,此即時空觀念一變,永恆的本體現前,我與世界便自不同,此即當下認識了自我。
攝受門徒 禪法印心
〈陳詡書塔銘〉裡記載一段懷海接引學人的典範:「行同於眾故,門人力役必等其艱勞;怨親兩忘故,棄遺舊里;賢愚一貫故,普授來學。常以三身無住,萬行皆空,邪正並捐,源流齊泯,用此教旨,作人表式。」懷海常使大眾平等從事作務,亦以平等心攝受門徒,所以天下俊秀齊集門下。弟子中傑出者有黃檗希運、溈山靈祐、百丈法正、西院大安、大慈寰中等。其中,黃檗門下出臨濟義玄,創臨濟宗;溈山門下出仰山慧寂,創溈仰宗,為禪宗五大宗派的二派。
一回,溈山靈祐在懷海身旁,懷海使溈山撥弄火爐,檢視是否仍存火星。溈山答以無火,於是懷海親自起身,前往爐前,以火鉗深深一撥,結果仍撥出一點火星,溈山當下大悟。次日,溈山隨同懷海入山出坡,懷海問溈山是否已帶火種,溈山表明已帶,然後拾起一支柴交給懷海,懷海不覺莞爾。
此段公案中,火種代表佛性,懷海授意溈山撥爐中火,亦即暗示溈山找尋自己佛性。然而想找到成佛的本心,又談何容易?於是懷海只好親自示範,唯有深深一撥,自性始能朗現。而懷海提醒溈山是否已帶火種,則旨於策勵溈山生活中不忘自性。
一日,懷海參訪馬祖禪師,侍立一旁,馬祖轉眼注視繩床角上所掛的拂子,懷海順著馬祖的眼光,說道:「就是這個作用,應離開這個作用。」馬祖問懷海:「你以後要如何接引學人?」懷海拿起拂子,豎了起來。
馬祖道:「就是這個作用,應離開這個作用。」懷海就把拂子掛回原來地方。突然間,馬祖振威大喝一聲,震得懷海耳聾三天。
後來,懷海對弟子開示:「禪教大法並非微小的事,我昔日被馬大師一喝,耳聾三天。」黃檗希運聽老師這麼說後,不覺駭然,說:「今天老師舉這個公案,使我們見到大師的大機大用,但還不能了解,假如繼承他的方法,則恐怕無法接引學人。」懷海聞言,嘉許黃檗見解超越自己,而唯有如此,始能承擔禪教大法的傳授,後來仰山慧寂禪師讚歎:「百丈得大機,黃檗得大用!」
禪門的大機大用,亦即直指本心,見性成佛。在生活中能自由、自主、圓滿、喜悅,精神與物質合一,內心和外境一如,隨佛道而不成佛,隨眾生而不入眾生,只講開悟,此即是大機大用。
大智禪師 語錄傳世
唐憲宗元和九年(西元八一四),百丈懷海禪師入寂,世壽九十五,戒臘七十四。長慶元年諡號為「大智禪師」,塔名「大勝寶輪」。北宋大觀元年(西元一一○七)追諡「覺照禪師」,元順帝至元元年(西元一三三五)加諡「弘宗妙行禪師」。
懷海所訂清規,原文於宋代失佚,直到至元元年東陽德輝奉順帝敕命,以宗賾之《禪苑清規》,及惟勉之《叢林校定清規》等為藍本,重新編輯,由全悟大訢校正為二卷本《敕修百丈清規》。
有關懷海上堂說法開示及與禪人的對話,由門人神行梵雲記錄編集而成《百丈語錄》。關於百丈禪師較為著名的公案有「野鴨子」、「獨坐大雄峰」、「併卻咽喉唇吻」、「百丈野狐」、「捲席」、「再參馬祖」等數則,其威嚴中不失活潑的教學方式,引渡不少學人。
如需引用文章,請註明出處。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©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: not loa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