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《佛光教科書》
Volume 5: Introduction to Schools - Class 11: Esoteric School 第五冊 宗派概論 第十一課 真言宗
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.
第五冊 宗派概論 第十一課 真言宗真言宗,專持真言密咒*1,建立曼荼羅*2,並以三密加持*3、修五相成觀*4,以期即身成佛的大乘宗派。真言咒語是諸佛菩薩自內證的密語,恐未具正知正見者妄修入邪,或生毀謗,故密而不可對未受灌頂者說,因而稱本宗為「密宗」或「秘密乘」。
早在佛陀時代,真言密咒已流行於印度民間,用以守護、消災、治毒等。四世紀時,出現專說咒法的《孔雀明王經》,主張口念真言,內心統一,建立方圓的土壇供養諸尊,嚴修儀軌,即可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。七世紀時,密教結合大乘教理的精粹,組織了完整的理論系統,以大日如來*5所說的《大日經》和《金剛頂經》為主,成立「胎藏界」*6和「金剛界」*7密法兩大部,形成一個獨立的宗派,又稱「金剛乘」。
八世紀後半葉,密教為了配合印度民族思潮,力求大眾化、通俗化,融入印度教學說。其後逐漸轉化為「時輪教」*8,將大眾化的金剛乘加以體系化,以「樂空不二」的無上瑜伽密法*9為中心,強調《金剛頂經》中的大樂說,是為「左道密教」,此派後來傳入西藏。
密宗法門特別重視事相儀軌的傳承,且必須以顯教為基礎*10,並經上師灌頂*11正式傳授才能修習。因此,欲學密者須先通曉大乘教理,然後修滿十萬遍以上的四加行*12,即:四皈依法、大禮拜法、獻曼荼羅法、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念誦法,加行圓滿後,上師始依根器傳授「五部無上金剛法」*13的任何一部,作為行者的本尊專修法。藏密寧瑪派將佛陀一代教法分為三部九乘*14;阿底峽尊者所著《菩提道燈論》,將學佛的次第分為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等「三士道」*15;日本東密祖師空海所立的「十住心」*16。此等皆說明修持密宗必須以顯教義理為基礎,次第漸進,不可踰越。
中國佛教在三國時代已有經咒傳譯,但並無系統。直到唐玄宗開元年間(西元八世紀),密法從印度傳入,密宗才正式在中國發展開來,成為八大宗派之一。
我國密宗尊龍樹為初祖*17,龍樹傳兩部密法給龍智;八世紀初,印度善無畏、金剛智乃至不空皆曾於印度得其真傳(傳說龍智活了七、八百年)。唐玄宗時,善無畏與金剛智先後將胎藏部、金剛部密法傳入中國,奠定密宗基礎。不空依止金剛智出家,盡得其密法,其後遵奉金剛智遺命到南印度廣求密教經典,回中國後專志翻譯,被尊為四大翻譯家之一。
中國密宗在不空的發揚光大下,順利擴展,玄宗、肅宗、代宗及德宗太子皆受其灌頂,禮為帝師;不空派弟子於五台山造金閣寺、玉華寺,流傳至清末,五台山均為密教重鎮。
唐代的密宗祖師還有一行、惠果。其中,惠果為不空的傳法弟子,受金剛界密法,係密教付法第七祖。他從善無畏的弟子玄超受胎藏及蘇悉地諸法,並融會二法,建立「金胎不二」的理論。此金胎不二的理念,由弟子空海帶回日本,成為東密開祖。此外,新羅僧惠日、悟真等亦傳此宗入新羅(今韓國)。
會昌法難後,密宗僅存「瑜伽燄口」、「施食儀軌」及楞嚴、大悲、十小咒等流傳下來。元、明、清三代,由於政治因素,帝王崇尊藏密,密法再度傳入*18。薩迦班智達和八思巴接受元帝封爵,並授以政治權力治理西藏;明代藏教有八大法王受冊封;清朝曾冊封四大活佛:達賴、班禪、哲布尊丹巴、章嘉胡士克圖;因上有帝王的崇信,乃有臣民百姓望風披靡,加速密教的盛行。
近代有法尊法師參學西藏,譯出數部藏密要典,首度溝通漢藏文化;星雲亦曾致力顯密融和*19;一九九七年三月,藏密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訪問後,遂掀起密教在台灣發展的熱潮。
密教以顯教為基礎,忽略顯教教法而盲目追求灌頂咒法,或迷信雙修法,而求即身成佛乃至神通,都將是空中樓閣、海市蜃樓,偏離佛陀教法本懷。唯有顯密佛教的共同發揚,才能為全世界人類福祉帶來貢獻。
【注釋】
*1 真言即陀羅尼,意譯為總持、能持,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的念慧力。《大智度論》卷五、《佛地經論》卷五載,陀羅尼為一種記憶術,即於一法之中,持一切法;於一文之中,持一切文;於一義之中,持一切義;故由記憶此一法一文一義,而能聯想一切之法,總持無量佛法而不散失。
*2 意為「壇」或「壇場」。古代印度密教修行者修密法時,為防止眾魔侵入聖壇,乃在修法處劃一圓圈或建立土壇,有時則在上面繪佛、菩薩像,做完法事後再消去。後人乃把佛、菩薩像繪在紙帛上,亦稱曼荼羅。曼荼羅的設計圖,一般以圓形或正方形為主,對稱、有中心點,用以觀想、產生宗教定力。密宗以「四曼荼羅」為「六大本體」上所呈現的差別相狀,圓備諸佛的身口意三密。依《大日經》所說,「六大」所成的形像為大曼荼羅,是諸佛的身密;「印」,三昧耶曼陀羅,是諸佛的的意密;「字」,法曼荼羅,是諸佛的語密;佛陀的德業,羯摩曼陀羅,是其餘三曼的業用。廣義而言,四曼涵宇宙萬象;狹義而言,密宗曼陀羅即是以佛、菩薩、明王、天王、夜叉、人、非人等,來表達事相。密教以此四種曼荼羅賅攝一切曼荼羅。
*3 即所謂「三密加持妙行」,係指行者手結印,口誦諸佛真言,心住三摩地,期己之身口意與諸佛的身口意相應,以達到即身成佛。三密可從三方面解釋:
(一)法佛三密:是如來自證的三密,六大法界的體相,總攝一切色法,森羅萬象,是佛的「身密」;總攝一切音聲,如溪聲、水流、風湧,是佛的「語密」;總攝一切心法,是佛的「意密」。此三密盡攝一切萬法的業用。
(二)有相三密:行者手結印契(身密)、口誦真言(語密)、意觀本尊入三摩地(意密)。意為佛的三密加持於行者身、口、意三業上,是為「三密加持」,期佛與眾生互融,入於瑜伽境界。
(三)無相三密:眾生所有身、語的行為,內心所思考者,都是三密。行者經過長期修習,藉三密加持的作用,與佛的三密相契合,無二無別,當下就是「三密相應」,轉此凡夫身而成就佛身。
*4 指觀想自心化為具體的月輪、種子、金剛杵、蓮花等,佛或法的象徵,配合持咒,與佛性相應,由此漸入佛境的修持。此含攝「五相」修法:
(一)通達菩提心:於理上通達自性本具菩提心,但為煩惱所覆,而觀想自心如月輪住於輕霧(喻無明)。
(二)修菩提心:觀想自心離諸煩惱垢染,光明顯現,有如輕霧消散後的滿月。
(三)成金剛心:為使菩提心牢固,繼而於滿月輪中觀想蓮花或金剛杵等,是名「金剛觀」。次觀金剛杵漸舒漸大,同於法界,此稱「廣金剛觀」。次觀大如法界的金剛杵,漸漸收斂,進入自心,此即「斂金剛觀」。
(四)證金剛身:行者將宇宙的一切收斂於心,與佛的三昧耶(金剛杵或蓮花為表徵)合而為一。
(五)佛身圓滿:至此位,前證「金剛三昧耶身」,轉成相好具足的「本尊羯摩身」,自體和佛體合而為一,此即「即身成佛」的涵義。
*5 為密教供奉的本尊與最上根本佛。音譯作摩訶毗盧遮那,又作毗盧遮那佛。密教主張「六大緣起」,以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識六大,為一切萬法的本體,諸法的根源,而周遍法界。宇宙萬法的當體即是大日如來的顯現,前五大,表大日如來的「理」,即「胎藏界」;「識大」,表大日如來的「智」,即「金剛界」;以智觀理,以理顯智,如是理智不二(金胎不二),即為大日如來,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德性,一切法界依此而建立。
*6 乃依據《大日經》而成立,闡述眾生本自具足的如來清淨理性,須由大悲哺育,方能顯發。譬如胎兒懷在母胎內、蓮花種子蘊含在花內,猶如胎藏,具有含藏、本覺、理、因等諸義,又名「因曼荼羅」。其理論可能承自《華嚴經》,主張在現實事相上直觀宇宙真相。
*7 乃依據《金剛頂經》而成立,旨在表現如來內證的智德,其體堅固,不為外物所摧。密教據此成立金剛界曼荼羅,俱有智、果、始覺、自證等義,又名「果曼荼羅」。
*8 時輪密法成立的年代推斷最早為一○二七年,內容係了義的般若(母怛特羅)與方便(父怛特羅)的雙入無二,以實現真實的智慧為最高目的。實現的方法為觀察宇宙的結構與活動,即日月星辰的運行及其遷流變化,並控制與此對應的人體脈管、輪、氣息的遷流變化,以期達到究極合一的境界,故提供了天文學上有關曆學的記述,為此密法本質上的重要性。
*9 係以雙修大樂及瑜伽觀法為基礎,其代表經典為密集、勝樂輪、時輪等。
*10 學密之前,必須要有深厚的顯教教理作基礎,如西藏佛學院,學密之前必須以十年以上的時間修學五部顯教大論:(一)《現觀莊嚴論》(六~七年);(二)《入中論》(二~三年);(三)《俱舍論》(二~三年);(四)《釋量論》;(五)《戒律本論》(二~三年)。學完五部大論,對於修學的次第及中觀空性的正見有所認識之後,再修學密法,則不致於被境界外相所迷惑,而生起我慢心以及各種與煩惱相應的邪行、邪見。
*11 即以水灌灑頭頂,原為古印度繼承王位的儀式。又據《華嚴經‧十地品》載,菩薩進入第十地法雲地時,諸佛以智水灌其頂,作為受法王職的證明,稱為「受職灌頂」,後來發展為佛教皈依入門的儀式。
*12 一般密宗的修法,主要由三大部份所構成,即:加行、正行、後行。「加行」是「正行」的基礎,亦稱「前行」,是修持一切密法的基礎。加行修滿後才能進入「正行」,開始修行本尊法儀規,並以「後行」迴向。四加行的內容如下:
(一)四皈依法:即皈依金剛上師,皈依佛法僧三寶,以堅定行者對上師及三寶的信心。其修法是念誦四皈依咒,並觀想上師及空中三寶諸尊融和為一,化為五色大光明,灌滿行者全身。
(二)大禮拜法:以五體投地方式作大禮拜。
(三)獻曼荼羅法:行者透過身結手印、口誦真言、心意觀想,以供奉上師和三寶等。
(四)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念誦法:結手印,念誦百字明咒,同時觀想空中金剛薩埵化為光明灌入行者全身,融和為一。
*13 五部無上金剛法即:大威德金剛、勝樂金剛、時輪金剛、密集金剛、歡喜金剛。此外,另有空行母的「樂空雙修法」。
*14 九乘:聲聞乘、獨覺乘、菩薩乘、作瑜伽乘(事部)、方便瑜伽乘(行部)、瑜伽乘、大瑜伽乘(生起大瑜伽)、隨瑜伽乘(教阿耨瑜伽)、無上瑜伽乘(大圓滿阿底瑜伽)。其中,聲聞、獨覺、菩薩乘為第一部,屬顯教,為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所說,稱為共三乘;作瑜伽、方便瑜伽、瑜伽乘為第二部,屬密教,為報身佛金剛薩埵及大日如來所說,稱為密咒外三乘或外密乘;大瑜伽、隨瑜伽、無上瑜伽乘為第三部,乃法身佛普賢所說,稱為無上內三乘或內密乘,此為寧瑪派獨有的密法。依此顯密九乘循序修習,而以無上瑜伽中的喜金剛法為最究竟。
*15 三士道是一個大乘行者的修行階段與過程,不可忽略任何一士道。
(一)下士道:具有人天屬性,厭三惡趣苦而深信因果,皈依三寶,行五戒、十善,只求解脫個人一時的苦難,以人天乘的利樂為目的。
(二)中士道:具有聲聞、緣覺屬性,但求個人的生死解脫而思惟四諦、十二因緣。
(三)上士道:具有大乘屬性,發菩提心,修四攝法、四無量心、六度萬行,漸入佛地。依顯教教理修持為基礎後,更依密乘「生起次第」、「圓滿次第」,以達到平等不二的境界。
*16 詳見《佛教‧宗派‧密宗》。
*17 據傳毗盧遮那佛將金剛界、胎藏界二部的灌頂法,傳授給上首金剛薩埵,令其結集《大日經》、《金剛頂經》,藏於南印度鐵塔中,待人弘傳。三世紀左右,龍樹開啟鐵塔之門,親禮金剛薩埵,受二大部法,故為密宗開祖。
*18 西藏為蒙古帝國領土的一部分,自窩闊台汗的次子闊端汗採取以藏治藏的政策,授與藏教薩迦班智達統治西藏十三萬戶的權位後,蒙古王朝與藏傳密教建立了密切的關係。元世祖忽必烈尊奉薩迦八思巴為國師,令造蒙古文字,以利佛典翻譯及經咒學習,隨著元朝的遷都燕京(今北平),藏密東傳,密教遂盛行於宮廷之中。明朝繼元朝之後,採取「以僧化俗」的策略來治理西藏,廣封法王,重要者有八大法王,即:大乘法王、大寶法王、大慈法王、闡法王、贊善王、護教王、闡教王、輔教王等。清朝曾冊封四大活佛,這幾位活佛的轉世,加強密教的普及與盛行。
*19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三日,「中華漢藏文化協會」在台北正式成立,星雲當選首任理事長,歷任六年後,復應聘為榮譽理事長,至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第五屆會員大會再度被推選為理事長。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,「世界顯密佛學會議」在佛光山舉行,主題是「顯密融和與世界文化發展」,世界各國學者專家三百餘人參加,密教四大法王共同蒞臨,星雲並於會中發表主題演說「顯密融和」。三十一日起,在台北舉行「祈求世界和平顯密大法會」三天。一九八九年七月五日,西藏佛教領袖達賴喇嘛訪問佛光山美國西來寺,星雲親自接待,為顯密佛教的融和寫下新的一頁。七月十五日,佛光山美國西來寺舉行國際顯密英文佛學座談會,主題是「加強對顯密佛學的認識」,星雲應邀發表主題演說。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,「佛光山禪淨密三修萬人獻燈法會」首次在彰化舉行,由星雲演講禪、淨、密三宗的修行方法,有一萬多人參加,以後每年分區舉行,持續至今。
【習題】
一、修持密宗應具備那些條件?其修持方法為何?
二、何謂兩部密法?
三、何謂灌頂?
四、略述密宗的起源,及其特色。
如需引用文章,請註明出處。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©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: not loaded